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NO》

《NO》20121117

2013年智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代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導演帕布羅拉瑞恩與男星蓋爾賈西亞貝再度攜手合作,挑戰全新革命主題,只是這次用的,是媒體,是廣告。利用真實歷史作為底本改編,由軍事強人獨裁統治的智利舉辦史無前例的公投,要人民用「Yes」或「No」決定是否繼續獨裁政治。一場極大執政黨與在野黨的宣傳過招,面對害怕改變的人民、處處壓迫的政府,這群年輕廣告人該如何改變現況,驅使民眾去投下神聖的一票呢?

影片使用一種近似家庭電影的質感,4:3的比例與膠捲畫質有種舊時代隨手紀錄的氛圍,導演安排兩大陣營的思想攻防獨具巧思,改革以往競選廣告嚴肅沉重的調性,轉換成輕鬆詼諧且饒富趣味的新時代語言;而其中不乏政治與媒體複雜連動關係,見招拆招的相互攻訐,或借題發揮來打擊對手,如同一個現代廣告史的縮影,也挺像個廣告學教學影像。導演使用類似紀錄片的節奏在處理這部電影,步調並不怎麼規律,快慢上很隨興,如同拍攝家庭紀錄般隨性的在拍攝時作出剪接,所以事件是斷裂不具延展性的,一種風格,同樣也是一種情緒連貫的風險。

《NO》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種反思,今年馬英九與蔡英文的總統之爭,文宣戰上是歷屆選舉中最有意思的一屆,尤其是民進黨的年輕團隊在製作競選廣告時有很多類似於此部電影的發想,想要打一場有思想、有格調、年輕氣息又不失莊重的選戰,當然結果並不如電影般順利,但也順利的替民進黨搶下接近過半的選票。我對於選舉並不熱衷,但對於國家的認同倒是挺強烈,《NO》傳達的是一種參與的信念,想要有所改變,做,就對了。(人民可以,政府到不能如此隨便。)

文: Fox Hu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