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箭士柳白猿》

初公布金馬入圍名單時,看見《箭士柳白猿》這部片入圍了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動作以及最佳原創音樂三個獎項時,我簡直是一頭霧水:哪來的片,聽都沒聽過。仔細看了一下導演,原來是曾以《倭寇的蹤跡》叩關金馬的熟面孔徐浩峰,這次同樣帶著一部台灣沒幾個人知道的作品來丟槍踢館。有幸在金馬影展看到本片的公開放映,看完後一種莫名的興奮感竄起,驚艷萬分,彷彿是《讓子彈飛》褪去了商業外衣,穿上歐洲藝術電影的詭譎薄紗,冷冽又不失中華文化與武道奧義,整體表現與深度皆可圈可點。當然,這類型的電影通常不易消化,帶著一點表現主義的表演與動作設計,往往淪於一般觀眾眼中「矯作」的犧牲者,因此我稱此片為中國少見的「獵奇電影」,獨愛者愛,不愛者任憑我說破嘴也看不起。

柳白猿原名雙喜,因其姊遭惡人侵害而當了跳牆和尚,在翻牆後聽見有人喊叫柳白猿之名,遂按照規定用此聲為名。刀劍相爭,以箭仲裁,柳白猿是武館
恩怨的仲裁人,弓箭是他的武器,也是身分,更是生活之道。故事周旋於武藝與情愛之間,什麼是公理是非,什麼是情愛,什麼是箭道與人義,此片用一種近似《讓子彈飛》的簡短對白與精巧節奏,透過一靜一退,一攻一守的畫面調度,展現出有別於以往武俠電影的熱鬧澎拜,自成一種類似潑墨山水般留白餘韻的空靈格局。而關於動作設計的方面,選擇以「坐著比武」或是「長槍對弓」等打鬥方式取代激烈的拳腳,也在過程裡加入間斷的停頓,試圖製造武打裡的韻腳,極具巧思;而電影背景為二十世紀初,冷兵器即將落寞的最後光景,教堂寺廟對峙、混血美女講著囫圇中文等設計,處處展示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洋之思辨。

攝影與音效上的設計更是頗具入圍資格,柳白猿的每個精神時刻都添上了眼神光,細微動作間的連貫緊湊有張力,音效的使用如同配樂般鋪陳了整部片的基底,對武時手衣袖劃過空氣的聲音,甚至是長槍棒子在空氣裡迴旋產生的共鳴等,都是武俠電影少見的聲音設計,沒有入圍音效實在說不過去。演出上每個角色都獨具特色,冷冽的表情與稍嫌誇張的演出轉變當然會讓一般觀眾頗有微詞,但若是放在這樣一部調性如水墨般的電影裡,這樣的表演反倒替電影加了不少分數,形象強烈明確,眼神如鷹,冷靜如狼,出箭如電,令人印象深刻。

《箭士柳白猿》堪稱精巧之作,在一片獨立製片與史詩格局的中國電影裡獨樹一格,而這樣的電影畢竟能見度不夠,又不夠親民,自然少了一點生存空間,但我敢保證這部電影確實有著「全拿」的實力,若有機會,請不要錯過此片。
文: Fox Hu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