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長島,雖是虛構的地區,但仍舊看得出是與福島相呼應的設計。一家人被劃在核災警戒線之外,究竟安全/不安全?我們看見老夫婦死守家園的原因是為了一個歸屬感,以及年華將盡,核又何妨的豁然;我們看見年輕一輩為了肚子裡的嬰兒對輻射產生恐慌,介
於嚮往與遠離故鄉的矛盾裡拉扯,而過度反應的怪誕舉動背後是母愛最原始的偉大;我們看見青少年面對家園破碎後的迷惘,在放下過去的傷痛後,一步一步的往未來前進。透過寧靜的空景(包含美麗與破敗)、無聲的沉默,園子溫刻意淡化災難所帶來的恐慌與無助,加強這個家庭裡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堅貞與溫熱,同時園子溫不忘重拾其最擅長的表現主義,打樁聲、鈴鐺聲、槍聲等音效的強調是最明顯的手痕,只是這次顯得內斂,避免喧賓奪主的佔據真實的情感速寫。
兩個有趣的設計在災區小孩的童言和失智症母親的身上。失智的母親不斷的要回家,在反覆的記憶與遺忘裡,似乎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曾經發生過的傷痛,我們一直都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難過,但是過了十分鐘後,我們要繼續勇敢地過日子,而反覆提問核電廠是否蓋好也不斷地在提醒觀眾其文本對於核電廠的反對與批判,巧妙又不失趣味;而年輕男女到達海嘯災區遇上的男女童所說的「要一步一步的算」,配上結尾兩人緩慢數著「一步、一步」的在災區的夕陽裡前進,也就宣告著剛剛提到的,日本的未來由年輕人慢慢地重新開始,頗具反思的安排。
台灣也正面臨著核電廠興建與否的問題,是否可以藉由這部影片去好好思考,核能發電一旦發生問題,那後面的問題是多麼龐大與無助,而正面對這樣問題的日本人民,又是如何透過這些導演們的眼睛與攝影機,慢慢地走向新的未來(即便對於政府的後續政策有所不滿)。
兩個有趣的設計在災區小孩的童言和失智症母親的身上。失智的母親不斷的要回家,在反覆的記憶與遺忘裡,似乎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曾經發生過的傷痛,我們一直都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難過,但是過了十分鐘後,我們要繼續勇敢地過日子,而反覆提問核電廠是否蓋好也不斷地在提醒觀眾其文本對於核電廠的反對與批判,巧妙又不失趣味;而年輕男女到達海嘯災區遇上的男女童所說的「要一步一步的算」,配上結尾兩人緩慢數著「一步、一步」的在災區的夕陽裡前進,也就宣告著剛剛提到的,日本的未來由年輕人慢慢地重新開始,頗具反思的安排。
台灣也正面臨著核電廠興建與否的問題,是否可以藉由這部影片去好好思考,核能發電一旦發生問題,那後面的問題是多麼龐大與無助,而正面對這樣問題的日本人民,又是如何透過這些導演們的眼睛與攝影機,慢慢地走向新的未來(即便對於政府的後續政策有所不滿)。
文: Fox Hu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