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綁架海尼根》

故事改編自真實發生的社會案件,一九八三年啤酒大亨海尼根遭持槍綁架,囚禁長達三週,最後付出約六億台幣的贖金後被救出。當這位荷蘭最具權勢的肉票獲釋之後,隨即動用了各種關係,想讓綁匪繩之以法。《綁架海尼根》以這個故事當作背景,但並沒有將它發展成好萊塢式的警匪片,反而轉向用懸疑心理劇的方式呈現年輕綁匪與富豪海尼根間的對比與衝突,除了著重在人物的描寫外,也拋出一個「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大哉問,寓意耐人尋味,但節奏上卻略顯冗長,鋪陳橋段雖重要但步調沒有拿捏妥當,打亂了整部片的緊湊,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故事從綁匪的預謀出發,一直到綁架後的相互糾纏,前半部的節奏緊湊且頗有動作片的速度感與張力,描寫海尼根在密室裡掙扎憤怒的橋段也充分展現出角色個性與演員的演技;然而劇情到了後半部,隨著法官的判決與對於年輕罪犯的深入調查,發現其動機竟是因為公司內部不當的潛規則,導致其父親臥
病,遺憾終身,而海尼根自己在婚姻上與做人上的缺陷更是讓觀眾陷入認同上的兩難,年輕罪犯的凶惡挑釁,竟也成為一種大社會下不得不的武裝,以及對於世界不公的憤怒反抗

當然故事從荷法法律上的不一來帶出最後的反擊,以為利用小聰明逃過法律制裁的年輕罪犯最終仍舊被海尼根智取,但最後一場兩人對話的戲又再次將觀眾推向兩難,「我被關進牢裡,幾年後又可以重新來過,而你則要一輩子活在恐懼之中」。年輕罪犯仍舊堅持自我的狀態,對比海尼根為了緝凶再一次的心力交瘁,這一切最終懲罰到了誰?也留給了觀眾一個思考空間。

但就如同前面所述,劇情到達中段稍顯疲態,兩人緊張的氣氛趨緩下來後沒有及時掌握住節奏氛圍,整部片頓時出現一個情緒破口,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另外也許是因為受到好萊塢同類型電影的影響,總是期待能有稍快得節奏,這部荷蘭電影雖然不是要呈現那樣的速度感,但觀眾期待與電影步調的落差仍舊影響了觀影的情緒,可能也是好萊塢電影的非戰之罪吧。

 

 
文: Fox Hu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