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雲端情人



如果說《瞞天大布局》是一部將所有元素都做到完美的華麗舞台劇,所有一線大咖在精美的布景裡上演峰迴路轉的曲折戲碼,最後堆滿笑容的一鞠躬,觀眾起立鼓掌叫好,給他一座奧斯卡;那麼《雲端情人》就是一齣小劇場,上演著小情小愛的小人物點滴,很貼近,很簡單,輕輕地開始,輕輕地結束,觀眾可以自由進出,最後帶著一點小心情離開劇場。

但攤開《雲端情人》的卡司不難發現裡頭眾星雲集,但Spike Jonze的過人之處就是他「掩蓋」了這些大咖的氣味,將他們打回原形,以一般人的狀態演出,拿艾美亞當斯在這兩部片裡的表現來比較就可以明白,演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從奧斯卡名單裡可以看到還是演大比較容易入圍)

從小開始,是《雲端情人》最耐人尋味的一點,沒有過度渲染的情節或演出,只是片段的緩慢日常,配上攝影對光影的捕捉,溫暖飽和,沒有強迫觀眾接收情緒的剪接或音樂,也沒有過於快速的運鏡,電影與觀眾幾乎沒有距離,有時甚至就在演員的身旁,透過大特寫感受極細微的演出。

演員的演出同樣也是《雲端情人》成功的一環,小人物難演,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經的起大特寫的考驗就能證明其精湛之處,而史嘉蕾喬韓森只聞其聲就能奪下一座影后同樣無庸置疑的是一大突破,甚至比有出現的其他角色更令人印象深刻且動容,如此「平凡」的感動是近期好萊塢大片裡少見的稀有種(畢竟卡司還是很大,無法跟真正無卡司的《內布拉斯加》相提並論)。

當然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題材:我們能不能愛上人工智慧?一個只存在在數碼裡,沒有形體的「概念」?透過面對科技的迷思(而且是伸手可及的現有延伸,不是龐大無邊的科技幻想),側面描寫人類在科技發達下的孤單與疏離,老題材新詮釋,想像無邊卻又環環扣在現實可及的生活上,就像不久後我們也會進入到這樣一個世界裡,窩在家裡、電腦前,失去人與人互動的溫度,活用科技,也被科技侷限。看《雲端情人》就像透過手機或平板看一則網路故事,很親近又很疏遠,親近的我們可以伸出手滑動那些我們想略過或暫停的細節與情緒,疏遠的我們只是隔著一層數碼玻璃看遠在不知某處,別人的故事,而我們投射自己,把自己投入進故事的文字照片中,那是一種「參與感」,是電影很難達到的境界。

「我們說別人的故事,只因為自己的都太難懂」,《雲端情人》就是一個「別人的故事」,但某些時刻,我們說著說著,就不小心說出自己的了。架構在別人故事裡的自己,很隱密,很渺小,很真實,很安全。

全片最讓我疑惑的是大家把「跟作業系統談戀愛」視為理所當然,沒有太多的掙扎就接受了,也許將來這樣的概念會被普遍接受吧,既然科技走得比人性還要前面,那怎麼還要拘泥在「多元成家」這種狹小的觀念裡呢?快拿起你的IPHONE跟你的SIRI說話吧,但你跟她說再多她也不會變成史嘉蕾的,也許她會變成郭采潔喔,呵呵。


by fox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