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擁抱幸福擁抱愛》

楚克薩克瑞科因為小品電影《愛在暹邏》一炮而紅,其對於小人物情感的速寫不慍不火,樸實卻耐人尋味,甚至後勁十足。在休息了五年之後,他再次帶來了新作《擁抱幸福擁抱愛》,企圖開拓電影格局,把當初成功的主題「愛」做更有企圖的闡釋,包含了青春、婚姻、生死等不同層面,功力依舊,卻用力了點。

全片由三段短片所組成,主題環繞在愛與家庭身上,第一個短片《黎明前的單戀》延續了前作《愛在暹邏》的青春悸動,企圖消弭愛情裡關於性別的隔閡,青春期對於友情和愛情的嚮往,渴望被某人記住的存在感,透過兩個年輕演員青澀卻自然流轉的眼神肢體悄悄流動,導演在處理這樣平淡的劇情顯得游刃有餘,也是這三部短片裡最好的一段,韻味十足又不失其青春幽默的風格。


《小情書》派出了演技派的女演員來詮釋一個喪夫的女性,劇情裡的亮點就是每張丈夫留下來的紙條,每個不經意地出現,都能讓人會心一笑或是感傷落淚,可惜整個橋段因為要與丈夫彌留的精神狀態做出連結,放棄了原本的敘事模式,轉而用現實與幻想交錯的方式來呈現,反而打亂了情感的節奏,情緒下的太重也暴露出電影的疲態,是較為可惜的地方,但依然保持在一個水平。

《婚禮的抉擇》同樣也下了太重的情緒,甚至劇本較第二部更為表象,不過好在這部片裡有一些亮眼的配角(包括導演御用演員Pchy在內)來撐住其輕喜劇的風格,才不至於淪落到灑狗血的眼淚電影。當然,仍舊是水平裡的作品,某些段落雖然太過於矯情和理所當然,但當劇情推演到那個環節時,眼眶還是會酸。

總體而言楚克薩克瑞科的作品沒有退步,嘗試著打開格局也有點收穫,只是太重的劇情處理起來仍舊稍嫌吃力,但青春平淡的青春主題依然處理得有聲有色,這點無庸置疑。這部片看完有種充電的感覺,溫暖又有韻味,可以證明泰國的抒情電影已經開始突飛猛進,台灣電影要小心不要再流於言情而不自知,逼觀眾吃一堆麻辣燙,眼紅嘴麻,等著明天的落賽。


文 : Fox Huang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消失的子彈》

2012金馬獎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音效四個獎項,光看這張主視覺海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關於「福爾摩斯」的電影。當然,看完本片也是這麼認為。

類似的推理偵探片,已經被近代作品代表福爾摩斯徹底玩完,後輩除了在劇情上創新,手法上創新以外,其他的似乎都脫離不了好萊塢大片成功的影子。無論組合、色調、鋪陳、運鏡,每個環節都有種複刻的感覺,甚至大剌剌的「模仿」慢速爆破這種經典環節。驚喜太少,就算劇情再緊湊流暢,也難完全性地抓住觀眾目光。

演出上中規中矩,一搭一唱的組合,再搭上井柏然這個天然呆的角色,一問一答與快速精準的思考過程是這類偵探片最基本的架構,搭上一兩個柔情(或精明)的女性,只要不是過於簡單的劇情大部分都能成功。但就像是之前所說,影子太大,要是超越不了影子,就只是成功的複刻,沒有驚喜,自然也多了點失望。

當然不可否認是這個劇本最後的轉折的確頗有韻味,哪怕光看前面對於這部片能夠入圍有點懷疑,但結尾對峙的一場戲就將整個偵探片帶入另外一個有點意思的預言,整體完整度高,這點是值得肯定的。至於其他方面,就見仁見智了,如果以原創的角度來看,是部很精緻的電影,但若是放到影史上來評斷,自然相形失色了。

文 : Fox Huang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神探亨特張》

入圍2012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 (高群書)、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五個獎項,技術和故事都包下了,可說是來勢洶洶。其實看完也只能自嘆,台灣的民族和地理性就是沒有這樣的故事,只能窮極無聊的談談青春和吹吹關於愛情的泡泡糖。像這樣直指社會寫實的電影,沒這個生命經驗還真沒這個本事編出來。

整部片兩個小時,有點像是人物傳,半紀錄式的追著警官亨特張跑,他抓賊,破了不少案,但就只是抓賊,剩下的,皆是瑣碎生活。原來,抓了這麼多賊且被視為英雄的人,到頭來,也只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輪迴著處置別人的負能量。一個非常具有巧思的點,就在不管劇本對警察與賊如何的描述,攝影觀點仍舊持續以一種紀錄式的、旁觀者式的觀點看待草木皆兵,城市裡熙來攘往的人群,我們沒有因為賊的家境不好引發同情,也沒有因為警察的追捕成功引發成就,我們就像亨特張手上那個蒐證的小DV,只是為了法
律,人情冷暖自由定奪。

演出上,本部片全部都是素人,沒有大明星的加持,更貼近寫實底層社會的現況,主角亨特張的寫實感尤其屬之,本應是大英雄的破案英雄,卻有糖尿病和氣喘,跑一跑會喘,還會跌倒。但就因為他的真實,在面對不同的賊,甚至是自己的過去,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緒和對於警察生活的疲憊。而其他的賊與警們也演得自然樸實,是這一部片會成功很大的原因。

這部片與去年《到阜陽六百里》有著相同的社會寫實感,一種生活的縮影,毫不造作的呈現,絕妙的劇本,自然流露的演技,看完不會有太多的大起大落,卻很有共鳴。看來,能夠入圍如此多獎項不是沒有原因,台灣電影實在太過於虛無飄渺了。

 

文: Fox Huang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開膛少女的異想世界》

導演塑造了一個詭異的家庭,媽媽是控制狂,爸爸是妻管嚴唯唯諾諾,妹妹有著肺病命在旦夕,而主角則對血與肉有著逼近高潮的快感。觀眾呢?上帝。我們聽著女主角的禱告,看著他心裡的血腥幻想,經歷過青春期的一切叛逆,然後走向一個難以挽回的悲劇。更悲劇的是,這一切都只是因為對愛的扭曲和無奈,越愛彼此,越覺得血肉裡不忍目睹的是那份溢出來的關心和渴望。

血腥程度非常驚人,女主角長相抱歉,甚至長有嘴瘡,但其尖銳又我行我素的個人風格強烈到令人過目不忘。我們聽著他戲謔般的禱告,看著他對於討厭之人的反擊,對於性與愛的好奇與實踐,對於血肉、肢體和外科手術的迷戀,還有對於家人關心抗拒又渴求的拉扯。這部片的重點與血腥無關,而是那顆血淋淋的真心,真心想要拯救妹妹,真心想要有家人的溫暖,真心希望家人能夠接受他的怪誕與歪斜,導演在處理每一個瑣碎的相處場景都鋪陳了無數的情感,直到最後一場戲,觀眾與角色的情緒隨著哭喊完全崩潰,那是不忍苛責的殘忍與不捨,給了觀眾一個痛擊。傷心,最痛。

血腥包裝的青少年家庭心理劇,手法創新細膩,是少見有劇情的類型電影。


文 : Fox Huang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女伯爵》

女性影展這次選了茱莉蝶兒當作專題影人,這部以嗜處女鮮血以求美貌的女性作為要角的電影,樣貌是一齣中古世紀駭人的人物誌,但本質則是女性主義的抬頭與擁戴,直至顛覆了這個被男人所寫的歷史醜化的女性角色,把矛頭指回男人。

對白裡充斥的女性對於自我美貌與愛情的自主權,還有主動權,這些不是依附在男人身上而是女人天生擁有的,而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也逆轉為英雌難過美男關,當男人處心積慮要毀壞掉女伯爵的名聲,卻不知其實她更在乎的是愛情。

茱莉蝶兒冷靜嚴肅的演出,與她受困愛情裡掙扎的模樣都入木三分,高反差的光線總讓她隱沒於黑暗,又出現於黑暗,與其人物的個性與遭遇成為最好的畫面呼應。

其實阿,女性追求美貌並不該死,該死的是後面操弄女性的男人們。女伯爵踏入終身監禁的房前,理直氣壯,儘管她已經看見歷史對她的羞辱,她仍然無所畏懼。女性影展選入此片不無她的原因。

我找不到預告片所以就放影展宣傳片,有空可以去看看囉。

文: Fox Huang

《歌喉讚》

其實論娛樂,這部片有胖艾美撐場已經夠了,再加上沒來由的青春愛情和流行歌舞,固定票房已經可以確定入袋。但就電影本體論,不禁反思,歌舞片是不是已經黔驢技窮如同台灣賀歲片,靠梗鋪成一部雜亂無章的片子,也沒人會罵他毫無新意?

我承認《歌喉讚》塑造了一個討喜的女子團體,每個人都有她的個性和狀態,不搭的人搭成一個團體確實是電影編劇上很重要的衝突環節,但相對來說,設定太多,又都沒有發揮,女主角一點也不突出,她身邊的人事物也是,不管是家庭、室友、愛情,皆是出場後就沒有下文,像是隆重介紹特別嘉賓後,嘉賓說個hi就再也不出現了。就是一陣WTF。

更令人意外的是,號稱歌舞片,卻節奏凌亂,劇情塊狀無連結,阿卡貝拉和混音要搭在一起,卻讓表現變得雜亂無重點,而安排的最強敵手看起來,一點也不強阿!真的是一度坐立難安,唱是唱得很好,但整部片的剪接和音樂總是不搭,很容易出神。

當然,青春片你可以為了青春而亂搞,但已經主打歌舞,就應該好好控制影片的節奏才是,不然,我看GLEE就好,還比較好看其實。

不過現在觀眾似乎覺得梗才是一切,那就去看吧,挺好笑的,何必太認真。


文 : Fox Huang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第三個願望》

整部片為了要「催淚」,大搞悲情牌,每個角色都在落淚,卻也只是為了要難過而落淚,反而淪為大起大落的類戲劇,沒有訴求,只有眼淚。

看預告片的時候還滿懷期待,以為會有什麼真摯感人的東西在裡面,結果盡是置入性行銷,只是這次不是商品,而是情緒和觀念。大剌剌的生態保育、有機農業、城鄉差距、環境保育充斥,根本也看不見劇情,只見有機梨的概念來來去去,倒也只是為了宣導而設定,說是要跟生命產生連結也有點牽強。而「漸凍人」能發揮的劇情也沒有多作著墨,到頭來也只是為了製造結尾的高潮跟中間的哭哭啼啼,實在有點失望。

倒是要讚賞一下吳慷仁的演出,從《河豚》之後吳慷仁已經擺脫了偶像明星的包袱,這次演起來非常真誠,雖然有點用力,但還是值得肯定,我本以為他會入圍,有點可惜。

說是要延續《帶一片風景走》的疾病勵志電影,殊不知,矯情透了。兩部都一樣。

PS. 反而是看到昌緬姊和相博濤真是嚇壞我了。

文: Fox Huang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太極1從零開始》

去年,烏爾善憑著《刀見笑》奪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其中西合併,傳統與現代拼貼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新一代表現主義的年輕人想法也讓這部片得到兩極的評論。今年,《太極1從零開始》更是加強了烏爾善的概念,把中國電玩元素搬上大螢幕,搭配武俠、漫畫、動畫等不同影像特質的組合,成為一部顛覆傳統,媲美《惡靈古堡》系列的中國風流行電玩電影。

加入了大量角色介紹和如電玩遊戲般的村莊簡介,狀聲詞特效字和招式名稱以及運作數據,如此的表現手法並不討喜,但馮德倫似乎無所畏懼的貫穿全片,成為一種極其特殊的新時代風格。然而就如同烏爾善的後續《轉生術》,太誇張地追求表現卻忽略了電影本質是劇情,導致劇情鬆散,差強人意,《太極1從零開始》也有著類似的問題,彷彿是遊戲攻略一樣的劇情走向,事件疊事件,但彼此卻不相關聯,刺激歸刺激,但看完還真的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橋段。

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要出三集(還是兩集),《賽德克巴萊》下集票房硬是比上集少了一半,《太極1從零開始》的風格已經讓人卻步,倘若還分上下集,且不是自討苦吃?不過我倒是覺得第一集的結尾結束得不錯,有把第一集講完,也有帶出第二集開頭,算是吸引人。

我是還蠻喜歡這樣的風格的,畢竟華語片甚少有這種如《歪小子史考特》般大玩電玩表現手法的電影,看膩小清新和重鹹疾病家庭劇,偶爾出現這樣的東西還蠻特別的。就看第二集要怎麼走吧。

PS.鬼腳七實在太親切了。

文: Fox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