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寶米恰恰》

《寶米恰恰》,終於,我也對此片做出一點貢獻。

對於第一次執導長片的新銳導演來說,《寶米恰恰》確實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雖不中,亦不遠矣。透過女導演對於自身雙胞胎經驗的投射,電影裡青春期的青澀和躁動被女性細膩的心思處理成一個甜而不膩的青春極短篇,淡淡的回甘,溫溫的心意。

劇本裡一些精緻的設計,懂與不懂,同與不同間的對比處理得很好,選角也選得恰如其分,即便都是新生代的年輕面孔,也都能完全地融入電影要的氛圍裡,但唯一弔詭的地方,就是雙胞胎寶妮和米妮是同一個人演的這件事情。

不知道導演要的是「同」還是「異」,因為在觀影途中,我時常不懂究竟我看到的特寫是米妮,還是寶妮,而我又要把觀點放在誰的身上。如果導演要的是「同」,那這種模糊感應該有成功,但如果主旨是強調「異」,比起《轉生術》的兩個妖婆,黃姵嘉的演技還是有待進步。

《龍鳳大雙胞》是拿雙胞胎當作笑點而沒有內容,《寶米恰恰》則是純真年代裡的一個剖面,沒有太多誇張渲染的情緒,只有情竇初開的懵懂傻氣,和自我認同的成長經歷。

哎呀,我想經過春節檔期的疲勞轟炸之後,我還能期待暑假末尾的國片清流。

 

文: Fox Huang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REC》

《REC》,裡頭沒殭屍,只有兩個男人的赤裸告白。

說實在,HOME MOVIE當道,但大部分拿去做鬼片,這次拿來當作同志片的拍攝手法,基本上是新的。但沒能貫徹整部片,後半段非DV的畫面,為了劇情走向反而犧牲了初衷,導致觀點混亂,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演出上還算自然,有種私密的氛圍,但這種調性很容易流於自溺,濃情密意我們不懂,也好像沒有必要懂,不過這部片算是有稍微跳脫這個框框,講了一些同志在韓國得狀態,也鋪陳後面的發展,但跳太快,走太快,觀眾還來不及醞釀片子就結束了,顯得有點倉卒草率。

總之,路之遠,至少,來點裸露,才自然吧!既然是兩個人的私密對話,怎麼可能一直靜止不動,或者穿戴整齊!!必要時該來點調情和垃圾話才對!!

文: Fox Huang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寶島雙雄》

《寶島雙雄》,《痞子英雄》的劇情,《寶島大爆走》的拍法,結果就是:注定失敗。

房祖名和夏雨這對組合擦出的火花並不大,比起黃渤和趙又廷就略嫌遜色,不過中台組合還是有他一定的戲劇效果,這點是有的。劇情上雖然與《痞子英雄》大同小異,但是《痞子英雄》有錢可以砸,有場面可以搞,《寶島雙雄》相形見拙,但部分場景還算用心 (一樣在高雄碼頭的貨櫃戰就挺有效果),算是有個交代。

至於這種中台出資的「觀光片」手法上能有什麼突破,我想《寶島大爆走》這個失敗的例子就可以略知一二,怎知《寶島雙雄》就是不學好,硬是抄了這個模式,硬要影像遊寶島,還安排了陳漢典和張菲這麼兩個完全失敗(不管是演技和角色本身)的角色,只能說真的就像在觀光,走馬看花,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但還是可以看出比《寶島大爆走》好個幾百倍)。

反派超級無聊,可以跳過不講。


結論就是比我預期的好一點,但說起來,《寶島雙雄》《痞子英雄》《寶島大爆走》這三部片都沒有很好,只是一個有點心意,一個有錢,一個有病而已。


文: Fox Huang



《先生你哪位》

《先生你哪位》,安娜費莉絲是個天生的喜劇女星,從《驚聲尖笑》、《女郎我最兔》到現在,她總能在憨呆的演出中博取笑聲與好感;而克里斯伊凡這樣壞壞痞痞的角色,好萊塢新生代人人能演,所以就暫時略過不談。

用數字來強調女性性自主,卻又壓抑女性性自主,成為推動劇情的一個手段,在吃回頭草的同時才發現原來做自己好自在,事實上劇情是淺的,只是在安娜費莉絲渾然天成的喜劇效果下似乎不覺得累贅,就算看膩了也會祭出克里斯伊凡的裸體來讓觀眾醒來,鋪陳上算是規規矩矩。

只是不懂兩點:為什麼總是愛把鏡頭在最後往天空擺,看不出什麼意義,以及最後為何突然像中邪一般投奔伊凡的懷抱,多少有點牽強。

於是,全片最有看頭的就這張照片吧,以上。

文: Fox Huang

《貧民英雄》

《貧民英雄》,我想在國片泡沫化的今天,這部片一定是犧牲品中的犧牲品,光看卡司和預告片就知道,鐵定得不到台灣觀眾的人緣。

確實也是如此,網羅了台灣草根性強的眾多老中青演員,加上台灣人不知哪來的排外邏輯「壞人一定要是洋人」,但似乎不太CARE這些人組合起來的效果,於是他們各自獨立,毫不相干,互相拖累,就像豐盛的冷盤,吃完注定烙賽。

劇情上想創造台灣版的SUPER HERO TEAM,但終究是玩的哩哩拉拉,特效突兀,劇情突兀,音效突兀,玩得有聲有色,卻沒有重點。

比起《隱形超人》和《犀利人夫》,台灣在中心主題的選擇上還是太過單薄,為了迎合市場卻不知道台灣人現在只吃洋菜,導致拍不出自己想要的,票房也失利的慘劇。

最後,壞人可以不要再找洋人了好嗎,看得很膩。
《痞子英雄》《寶島大爆走》《寶島雙雄》《貧民英雄》

夠了沒?

 

文 : Fox Huang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龍鳳大雙胞》

《龍鳳大雙胞》,金酸莓獎最大贏家,看完也覺得實至名歸,亞當山德勒自始至終如出一轍的演技,看了幾年也就越顯疲態,若不是剛好遇上《命運好好玩》這種劇本,實在很難有所突破。

若真要說,反倒覺得片頭片尾的真實雙胞胎訪問有點樂趣,裏頭賣弄屎尿,賣弄性別,賣弄誇張戲劇效果的東西已經難以抵達現代觀眾的笑點,即便請來al pacino來製造反差,也是徒勞無功。

笑鬧片很難在低俗(無庸置疑的票房代表《熊麻吉》)和高級(也許《今晚誰當家》可以暫時放在這樣的位置)裏取得平衡,若是不往兩極走,就會像《龍鳳大雙胞》這樣,不上不下,戳不到癢處,也得不到什麼。

文: Fox Huang

《舞力對決2》

《舞力對決2》,街舞片的好壞該怎麼定義?

街舞片從歌舞片分支出來至今,打出名號的就這兩家:STREET DANCE和STEP UP,剩下單打獨鬥的不是錢不夠請不起厲害的DANCER,就是一昧的「芭蕾萬歲」,走這兩系列的老路。

靈芝的好壞取決於多醣體,那街舞片呢?對我來說,只要排舞夠有創意,獨舞夠精準嚇人,男女主角夠好看,就及格了。

「全國街舞大賽」已然成為老梗中的老梗,男女主角做完愛後必定感同身受也是,還有女主角最後一定會搞失蹤一會兒然後閃亮登場。最後一定是主角TEAM大獲全勝,然後大和好,一片祥和,我佛慈悲。我們就暫時把這些東西拿掉,我們不要看劇情,就像我們對待武打片那樣。

騷莎是新東西,女主角也超級有魅力,這是這部片最大的成功;男主角不怎麼帥,跳舞也還好,喬治桑普森賣萌成功但也只是天外飛來一筆的設定,所以男生主線這邊算是全軍覆沒,(第一集的喬治桑普森至少還有畫龍點睛的用途);敵人方面就是筋很軟,黑人很會;組員方面倒是各個很有特色,成功。

我想走到這,這系列的老招數算用盡了,STEP UP 4開始不追求比賽改採城市戰,未來STREET DANCE要怎麼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話說回來,如果只要融合就算是新路術,台灣怎麼不拍一下,街舞融合恰恰,請舞棍阿伯來MIX,小S劉真PK,我想世界大賽冠軍也是蠻容易的,STEP UP的導演考慮一下台灣人才。

 

文 : Fox Huang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天外封鎖線》

《天外封鎖線》,好萊塢大片近幾年有一股「忽略鋪陳」的趨勢正在蔓延,尤其是大量發生在科幻片、動作片、恐怖片、歌舞(街舞)片上頭,我們往往在開頭五分鐘就被帶進一個狀態:要得到街舞冠軍,要救出總統女兒,要逃離陌生的房子。

但是一直存在著一個問號:你哪位?有事嗎?忙什麼?

《天外封鎖線》沒頭沒腦的就殺進了太空基地,不知道主角打哪來,不知道總統女兒打哪來,不知道控制太空基地的老大是誰(我想他會在三十秒的剪接篇幅內成為頭目的原因非常重要吧),故事就開始了。緊湊的動作武打逃亡,搭配越來越緊張的局勢,但我就他媽的不懂這群人到底在忙什麼。

然後一個碰~男女主角順順利利跳出基地雙雙獲救然後愛火在燃燒,都看到兩人一起走向夕陽了我還是不知道男主角前面在忙什麼。

我想盧貝松當好導演就好,不用真的跨行寫劇本。

又或者,這才是現在觀眾想看的:幹你媽不要鋪陳了,直接打!打!打!爽快!好啊!接吻阿你媽的!好啊!特效阿!好啊!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部片算是達到了他應該有的目的。剪接流暢和主角氣質詮釋不錯,神經質反派也演得不錯,其他就是那樣,科幻片,以下。

 

文 : Fox Huang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畫皮2:轉生術》

《影癡俱樂部 Cut》裡,西島秀俊大聲疾呼「電影已死」,要大家給新生代有想法的導演一個機會,並且徹底唾棄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商業爛電影,回歸舊電影的美好時光。去年以《刀見笑》黑馬之姿奪下最佳美術和最佳新導演的烏爾善,今年帶著第二部片《畫皮2:轉生術》強勢回歸,預算加了不知多少倍,從新銳晉升商業導演,請來了奇幻電影監製陳國富,又有天野喜孝幫忙加持,美術規格被逼向極致,這張皮,畫的精緻,卻也像是個妖,失去了該屬於新銳導演的,真摯的心跳。
 
《畫皮2:轉生術》雖然打著非續集電影的大旗,強調是全新的劇本,但演員陣容完全相同,細看之下也發現根本大同小異,只是從單方面的兩人爭寵,變成雙方面的互換戲碼。前一個劇本有的缺陷,到這個劇本裡仍舊存在,「奇幻電影」不是一個可以忽略所有邏輯的大帽子,消費過頭反而畫虎不成,畫成了一隻花俏的犬,在怎麼賣力的呈現絕美的皮囊,裏頭仍舊只是之犬,而沒有虎之大氣。
 
當然,可取之處仍舊有的,這部片最大的強項就是握有周迅和趙薇兩張王牌,這兩個女人飾演一妖一人的層次格外分明,即便是人妖互換了,你仍舊分的清現在是誰在誰的皮囊裡,周迅邪氣的雙眼一換成靖公主馬上成為受傷的弱女子,趙薇公主的霸氣換成了小唯就成了妖氣的靈動,互相轉換卻又不會搞混的演技令人嘆為觀止,是這部片最大,也是唯一的亮點。
 
周迅阿周迅,簡直是妖。也只有他才能撐起這隻令人憐惜的妖。
 
回到劇情裡的其他人,烏爾善把白城裡的主要角色指導的有聲有色,卻讓白城外的角色完全失色,費翔和陳廷嘉簡直是兩個災難,明明可以用國語溝通卻硬要說梵語,演得僵硬又不邪惡強悍,比起周迅的魅這個外在威脅簡直無聊可笑,最後雙方對峙更是用一個白眼翻到天靈蓋的死法來解決這個大反派。是不是這條線整個拿掉會比較緊湊,也就不用硬撐到兩個小時了?
 
 
《復仇者聯盟》的英雄明星,《熊麻吉》的白爛低俗,《變形金剛》的壯麗特效,到《畫皮2:轉生術》的絕美美術(有時候甚至不真實到讓人以為只是個遊戲過場畫面的大合集),現代電影有太多太多嘩眾取寵的皮相可以包裝,但是裡面什麼也沒有。然而《畫皮2:轉生術》大陸票房告捷,《熊麻吉》在台大賣,《復仇者聯盟》和《變形金剛》破億票房,似乎觀眾圖的,就只是個浮華爽快的皮相,如同一夜情一般,享受與此類電影短暫的做愛時光,高潮了,射了,包一包,丟進垃圾桶,他賺他的錢,你爽你的。
 
 
對於一個才剛拿到新導演的導演來說,這作品確實讓人失望,安全牌做到了,卻沒有野心。但,誰在乎呢?也許大家都是妖吧,就跟看電影後面拿著塑膠袋吃不停的中年親戚,永遠也吃不飽的吃著,一袋又一袋,香味四溢的垃圾食物。
 
文 : Fox Huang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熊麻吉》

《熊麻吉》,兒時記憶強迫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白雪公主是否真的最後就變成酒店妹了,灰姑娘會不會最後只是打掃阿姨,且看《熊麻吉》大舉進攻你的純真童年,讓他非常「靠北」。

諷刺喜劇電影一直以來都有兩個大哉問:你敢不敢開種族/性別/性向/文化的玩笑?你需不需要趕上最新的文化流行趨勢?如同《大獨裁者落難記》或是《特務沙龍》,使用了很多對於敏感議題的嘲諷(亞洲人和猶太人,同性戀或是變性人),當遇上這區域的觀眾時,會不會讓它們反感;又或者,使用太多如同「淡定紅茶」這種有時間限制,或許十年後就忘記為什麼好笑的笑點,就像對著美國人喊「你肥得像白雲」一樣,可惜啊可惜,他媽的聽不懂。

不過,因為她笑點很多,又集中在性/靠北髒話/屎尿上,所以是還好,一個不懂跳過就好。

我大概5分鐘就笑一次吧,蠻戳中我的,有的實在太靠北,尤其是看諾拉瓊斯講粗話,簡直WTF。

這種片子留不久,但在現在,一定超級夯,所以請在他有限的生命裡去笑一下吧,腦袋放家裡就好。

文 : Fox Huang

《蜘蛛人:驚奇再起》

《蜘蛛人:驚奇再起》,當瑪莉珍不再尖叫,一切都好看了起來。
重開機的蜘蛛人,不再只是個熱心過頭的小巢,而是有血有肉的年輕小夥子(還比較帥),也是至今所有漫畫英雄電影中,最有「人味」的一個。安德魯加菲德在戲裡有大量生活化的台詞和小動作很值得玩味,害羞,緊張,憤怒,尷尬,青春期的叛逆,年輕人的垃圾話,在這個蜘蛛人身上散發的是真正的年輕氣息,跟前三版陶比麥奎爾的害羞寡言有非常大的差別,但也幫蜘蛛人沒事就愛飛來飛去這件事找了個最有利的解釋:年輕氣盛。

這集忠於原著的將蜘蛛絲的發射方式,還有蜘蛛人最愛的關(艾瑪史東)加回來,運鏡上也比前三集更為流暢有新意,劇情雖然老梗但也有很多對於角色生活的鋪陳,算是真正的讓觀眾進入蜘蛛人的生活裡,而女性角色也不再只負責尖叫和被抓,也有了全新精明幹練的形象。

我覺得,比復仇者聯盟好看。
還有,安德魯加菲德實在是有點可愛的誇張。
以及,艾瑪史東簡直正翻天,沒幾句台詞仍舊目不轉睛。

結論是選角選得很好。

文: Fox Huang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三個未婚妻》:我們都是寂寞的

「戒指應該是屬於誰的?」這個大哉問貫穿了電影前半段的劇情,男主角因為撞到頭而失去記憶,卻也忘了口袋裡的結婚戒指應該是屬於誰的,因為他同時有三個女友!拼湊記憶的同時,男主角開始找尋「結婚所需要的特質」,三個女友有的溫柔、有的精明、有的活潑,但究竟哪一個才是自己想要的,還是能夠同時擁有呢?導演在處理這樣一個「劈腿」的議題時,沒有刻意地從道德層面下去批判(即便是最後三個人都發現了對方,也是用一種集體互毆的戲謔劇碼來化解,沒有讓他們多作解釋),而是透過女性的角度,去宣揚女人的美好,彷彿就像是說「是我們太好吧,才讓男人如此猶豫不決」,到了劇情後段,才開始回歸到愛情的本質:是一種不甘寂寞的炫耀,還是一種心甘情願地等待?我們應該沉溺在過往的美好,還是應該勇敢地邁向未來,雖然是個很老梗的新歡舊愛概念,但童話式的畫面和安排,反而讓這議題如同一個單純的玩偶劇,即便結局如此傷人,仍舊純真的不忍苛責。
 
運用大量夢幻光線,搭配一景一色的強烈區格(溜冰場裡的黃光,按摩房裡的紅光,藥廠裡的白光),適時配上可愛逗趣的音效和演員誇張的演出,建構了一個現實的成人童話,但在處理上仍舊有它屬於現實的成分,不會像《曼哈頓情緣》幾乎完全脫離現實。運鏡上也用了很多流暢圓滑的弧線或推軌,並搭配場面調度和虛擬幻想間的安排,讓影片的節奏緊湊,童趣,輕鬆,在沉重的心情都會被一些小設計給逗出一抹微笑。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幻想插入的時間點會讓人摸不著頭緒,雖然一開始是想要營造現實感,但不斷出入溜冰場的舉動常常會打斷原來的思緒,這可能是比較干擾的一個安排,即便他是製造回想的主要場景。
 
我們在過去的戀愛中受了傷,在現在努力拼湊破碎的心,直到自己完整了,才拆開繃帶,清爽的與過去說「再見」,走向未來,導演用誇張的故事,包裝給所有受傷男女的鼓勵,他說,要用力地跌倒,才能勇敢的站起來,就像溜冰一樣,總有一天,你會學會的。
 
 
 
哎呀,其實很難寫耶,因為這部片的大雷一爆就不好看了,所以阿,還是自己去慢慢體會囉!
 
文 : Fox Huang
 
 
 
 
 

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PLAY》:強迫社會化的純真逝去史

2012的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是斯德哥爾摩,而其所在地瑞典就成了這次關注的焦點地域。開幕片《PLAY》出自於瑞典新銳導演魯本奧斯倫之手,擅長一景一鏡的他,在精心雕琢的鏡頭裡處理複雜的人物情感和地位,這部新作更是直指瑞典的種族、社會與階級問題,受到爭議之餘也備受推崇。
 
《PLAY》,顧名思義,就是一場遊戲,玩遊戲的對象是一群年紀輕輕的孩童,只是這場遊戲玩得殘酷,玩得戲謔,也玩得諷刺。五個只有12-14歲的黑人男孩,運用一種獨特的犯罪手法,誘拐比其年齡層低的白人孩童,讓被害者跟隨著他們的腳步,自願(或半強迫)的走上一段通往窮途末路的不歸路。
 
瑞典社會裡,白人數量和地位遠優越於黑人,但在這部片裡,導演刻意反轉這樣的社會關係,讓黑人引領白人,讓白人處於絕對的弱勢,甚至聽命於黑人。這樣的設定除了是社會關係的反撲,也是一種屬於低年齡層的團體縮影,「團體」才是強勢,「逞凶鬥狠」才能保身。於是這些黑人小孩如同大人社會的縮影,他們戲弄乘客,大吵大鬧,對著不合群的同伴拳打腳踢,對著受害孩童說出大人的話語,孩童原來的純真,被社會化強制剝奪走了,只留下汲汲營營成為大人的軀殼,和現實與殘忍的靈魂。
 
導演說過,他想探討的不僅僅只是種族議題,同時也想探討關於「群體」的適應方式,以及面對「外國人」時,本能或是社會化的反應。片中,三個白人(其中一人為亞裔)在面對這樣的一群外來團體時,在不清楚狀況以及文化差異的情形下,多半選擇服從,甚至融入他們的生活(或是遊戲)裡,他們一起行動,一起聊天,一起玩著半強迫的遊戲,就像是一個團體一樣(在車站裡一起抬腳,在公車上一起被打),只因為他們不想要突出於團體,避免暴露在不必要的危險中,而這也是這群黑人小孩的伎倆:黑警察和白警察,剛柔並施,最後心甘情願的被搶的一件不剩,還膽怯怯地要跟他們說再見。
 
魯本奧斯倫雕琢的鏡頭和劇情調度非常耐人尋味,在《PLAY》裡,男孩們不斷的移動,從城市移往偏僻的鄉鎮,從公車、火車、電車到步行,儘管鏡頭是定鏡,也有它的流動感。而開場的大遠景慢慢zoom in到焦點人物身上也是一個巧妙的構思,導演說這是從discovery學來的招式,先綜觀,在鎖定。他讓演員自由進出在畫面裡,就好像一台監視器,遠遠的看著他們咆嘯,玩耍,鬥狠,不刻意拉近,也不手持跟隨,就只是定著,如同大人的冷眼般看待孩子的遊戲:大人們看著這些精緻純真的孩子,但仔細一聽,才知道它們是多麼的空洞與惡劣。我們給了孩子什麼?這群黑人小孩在搶完了白人小孩後,自顧自地大快朵頤,還戲謔的接起了受害者家屬的電話,沒有人有悔意,也沒有大人管教,但是當白人父母準備對這些孩子做出反擊時,一群富有正義感的大人卻用種族和年齡的保護罩罩住這些「天真無邪又地位弱勢」的小罪犯。最後,吵起來的總是那群自以為是的大人,而這些孩子,最後就成為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
 
不管是什麼種族,什麼語言,我們終將會共存於團體之中,如同結尾安排非洲舞與單簧管共存於同一個音樂課一般,團體生活是社會化的必經之路,但是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悄悄且深入的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
 
文 : Fox Huang

《迷幻男》:青春荒唐的暈眩

伊勢谷友介專題的第二部片,來自他在2003年首次自導自演的作品《迷幻男》。
 
屬於青少年的狂妄與無悔,把妹、嗑藥、瞎聊過去與未來,在黑道與藥物介入後,展開一場迷幻的逃亡。影片開頭就使用了一種接近音波的迷幻畫面,電話聲忽大忽小的在電影院裡流竄,青春的電幻物語就此展開。
 
由於是第一部執導演筒的影片,當然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諸如一開始緩慢又篇幅長的鋪陳,讓觀眾沒辦法很專心的在人物關係的細節上關注,導致後面有些突如其來的人物轉換會有點不知所措,不過影片到了後期就如同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節奏開始加速,調快的畫面充滿速度感,詭異的搖晃跟拍也有種喝醉的微醺,電子音樂與音效的運用更是有如置身電音趴場,隨著主角嗑藥後的畫面搖頭晃腦。
 
視覺和鏡頭上的運用創造氛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速度感,歪斜和鏡像也讓人產生虛實錯覺,但真正的速度感來自於劇情的青澀與火力全開。接近四條線的人物在最後瘋狂的穿插交錯,互相影響,也互相推演,關於金錢,利益,友情,尊嚴上的不同觀點,透過這些鮮明的角色,詮釋出一場場盲目、迷惘、又熱血沸騰的橫衝直撞。
 
伊勢谷友介在片中精準的詮釋了青少年對於藥物、黑道、暴力的憧憬與迷失,也展現了屬於他個人的演員魅力,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讓這部片有著一股年輕的氣息,是經驗老道的導演所學不來的。即便回頭看有些羞人,但這就是屬於導演,也是屬於時代的一個專屬印記,證明著我們都曾年輕,曾迷惘,也曾充滿活力,不顧一切的往前跑著。
 
文 : Fox Huang